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市级示范校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学校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实现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做好“十三五”时期学校的各项工作,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编制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划年限2016——2020年。
一、学校“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的主要任务。取得的主要成绩表现在:
1.如期完成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校园面貌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校如期完成了教职工经济适用房、行政办公楼、5、6#学生宿舍、坡地公园、湿地公园、中央山体公园、药用植物园、校内主干道“白改黑”、校园绿化及景观打造等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校园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顺利实施“五个校园”建设,学校凝聚力显著增强
通过“五个校园”(即: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信息化程度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的日常运行经费也明显下降,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五种精神深入人心。
3.建成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发展上台阶
2011年,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11月顺利通过市教委、市财政局验收,正式成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项目建设,凝心聚力、增强活力,学校领导能力、管理水平、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4.牵头成立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2012年,学校联合国内150余家单位,牵头成立了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一中枢、四联动、五平台、三机制”的“1453”政校企(院)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制定校企合作办学制度16项,共同打造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16个,其中新增非直管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13所,校企共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训中心5个,构建了“校企院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办学模式。
5.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建设取得成效
构建了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目前设置专业2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根据专业特色构建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行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取得成效,新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3门;市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23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73项。护理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参与了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子项目8项,其中《疾病学基础》《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成人护理》等3 门课程为牵头单位。2013年,学校荣获重庆市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人文社科类成果三等奖1项。
6.改善师资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进展
五年来,专任教师数量从2010年9月的240人,发展到2015年9月的318人,增幅达32.5%。目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5%(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5.3%),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7%,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6%(其中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1%)。
制定了《学历教育管理办法》《教师参加行(企)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等规章制度。“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经费从2011年的232.5万元增至2014年的432.7万元。
7.大力实施学生“2244”素质教育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创新具有学校特色的“2244”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课余活动“两个阵地”运行有序;二是专兼职辅导员、学生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初步成型;三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日常行为等“四个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四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等“四个功能”凸显。
“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有28人获国家奖学金,98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获得佳绩。
8.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
学校2014年经费总收入20884.92万元,其中学费收入8234.56万元,财政补助收入10404.57万元,其他收入2241.96万元,社会捐赠3.82万元。国家对学校的生均拨款达0.925万元,比“十二五”初期生均拨款0.3516万元提高了163.08%。
“十二五”期间,学校完成了学生宿舍、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和校园绿化工程等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3000多万元增加到6300多万元,馆藏图书资料由28万余册增加到50多万册(含期刊合订本和捐赠图书)。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适度扩大。2015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2010年的8030人增加到10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规模从2010年500人发展到2000余人;办学专业由15个增加到22个;专业范围从原医药卫生类向健康相关产业、医疗仪器及医药设备类扩展。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国家重点专业为龙头,市级示范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塔型专业结构布局。
9.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影响力显著扩大
“十二五”期间,学校主要开展了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社区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培训、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等14个项目数十期培训。为行业企业培养成人专科、本科学生5000多人。独立承担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等部门培训项目50余项,培训8700余人次。
学校举办了5个专业的国培项目及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药师骨干培训班等10余期。先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300多人获公共营养师,430余人获育婴师,近500人获保健按摩师,800多人获检验师,3500余人获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校规模发展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协调,如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馆藏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事业发展。
3.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有待加快,学校师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水平人才较少,教师培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学校教科研水平与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国际合作还没有真正迈开步伐。
5.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附属医院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对学校临床实践教学有一定影响。
6.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虽初步构建,但教学质量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国内职业教育形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和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先后召开及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发布,更是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向了新高潮。可以说,对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这三大明显特征。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其根本途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的“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职业教育界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2012年5月,重庆市召开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会上张德江同志指出“充分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重庆特殊市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必须深刻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确保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进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下决心把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切实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重庆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在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规范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举措。《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重庆直辖以来,全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职业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层级结构还不尽合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校校点偏多、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到2020年,重庆市将基本建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与高职衔接、普教与职教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重庆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作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行业企业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求真,懿德善能”的校训,积极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三、“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坚持科学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三个不变,实现四个转变。即坚持医药类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不变;坚持为重庆和西部地区基层社区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药品生产经营行业、健康相关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变;坚持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发展战略不变。但要实现几个转变:从重专业建设向既重专业建设又重学科发展转变;从重学术技能培养向既重技能又重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转变;从重教学向既重教学建设又重学科研究转变;从重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向既重双师素质又重学术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转变。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医药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产业发展,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二)办学定位
紧贴重庆和西部地区,面向基层社区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药品生产经营行业、健康相关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医药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点办好普通专科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以中医、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带动康复、医电、美容等相关专业发展,把学校建成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
四、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一是“十三五”期间保持学生规模相对稳定,适度扩大,全日制专科在校生控制在12600人左右;二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院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办学模式得以巩固,产教融合的行业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三是专业设置控制在20个左右;四是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力争将学校建成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使师资队伍、教学实训实习条件、教科研水平初步达到医药卫生类应用技术本科职业教育的水平。
(二)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校部分指标达到医药卫生类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设置标准。2020年,学校主要完成以下目标:
1.在校生规模
全日制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2600人左右。
2.校园建设
新建科技楼18000平方米左右、培训楼10000平方米左右,修建风雨操场及看台6400平方米左右,已建成房屋改造利用5000平方米左右。力争建成美丽校园(园林式校园)。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00万左右。纸质图书保持适度增涨,购置电子图书20万册、优质视频资源5万集、专题(机构)资源库3-4个,数字资源文献建设经费保持在印刷型资源建设经费的20%-30%左右。建立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新建至少一所共建共管附属医院,适当增加非直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
3.校企合作
“十三五”期间,“校企院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办学模式得以巩固,一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双赢的局面;二是努力夯实校企合作服务基础,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多层次多渠道运作 ,实现校企双方良性对接。到2020年校内新增校企共建二级学院3个,每个专业至少建立3个以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上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率达到80%以上,每年能解决30-40%的毕业生就业。力争每个专业每年与深度合作企业至少有1项科技开发项目,承担1次技术培训。力争将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民政部门登记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组织,并建成国家骨干职教集团。
4.师资队伍
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教师数量占职工总数的55%以上,专任教师队伍达到330-350人。力争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不低于60%;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所占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0%以上;培养市级专业学术带头人(含后备人员)1-2人、每个专业培养1名校级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分期分批派专业带头人出国(境)进修培训1次以上。培养40-6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使每个专业有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课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40%以上。建立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兼职教师库。力争建成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5.人才培养
(1)专业建设。新增专业3个(口腔医学、中医骨伤、老年服务与管理),建设3-4个全国骨干专业(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2个省级重点专业(中医、针灸推拿),5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医学美容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中药学),学校总专业控制在20个左右。到2020年,将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打造成国内一流专业。
(2)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新增校级精品开放课程20门,市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3门(护理、药学、全科医学),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以上(药学专业)。
(3)教材建设。积极鼓励教师承担规划教材主编及编写任务,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6本,正式出版部分特色校编教材。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及实践指导书,校本实训教材全部实现与校企共同编写。
(4)实训条件建设。建成国家级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2个,加大投入,争创国家级或市级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医技学院)。市级校内实训基地2-3个。新建思想政治研练中心、口腔实训基地、中医药博物馆、全科医学综合实训中心、静配中心、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模拟产房等。新增共建共管的附属医院1所,新建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6所,新增校院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10个。
(5)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通过树立现代质量文化,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等三条途径,构建持续性、制度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逐步形成自我诊断,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6)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取双证率达95%以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社会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6.教学科研
(1)教科研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国家级教科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教科研项目立项30项以上,力争实现省部级重大(点)项目零的突破。厅局级教科研项目(含校级)立项300项以上,力争厅局级重点项目立项15项以上,横向科研项目10项以上。
(2)团队建设。培育校级及以上科研学术带头人3-5人,培育校级教科研创新团队5-8个,力争建设市级创新教科研创新团队1-2个。
(3)平台和条件建设。①建设好重庆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药质量检测科研实验室,建成重点学科1个,力争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②发挥重庆医学检验试剂研究所在创新工作的作用,力争在教科研项目立项、成果产生、专利授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③争创市级或国家级职教集团1个,充分发挥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4)教科研成果。①提高教科研成果产出量,力争发表CSCD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0篇以上,力争 SCI、EI、ISTP、等检索收录论文30篇以上;②力争在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获得教科研成果奖10项以上;③加强对在研教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教科研项目按时按要求结题,保证教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④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引导教师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力争专利申报数超过80项,专利授权数超过40项;⑤力争实施成果转化5项以上。
7.学生素质
(1)辅导员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培养1-2名在全市范围内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辅导员,3-5名职业规划师,20名以上心理咨询师,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到2016年,每名辅导员开设面向学生的个人微博,到2020年,重点建立7个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辅导员个人微博,打造2个面向学生的官方信息平台。
(3)学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实现教学、团学协同育人,立足需求、问题、专业和服务导向,重点抓好了学风建设,实现学风持续提升。
(4)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融入行业企业文化,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创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基地,培植、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5)深化基于青春健康的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坚持“1523”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继续强化青爱小屋建设,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重点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积极申报教育成果,力争实现成功申报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大力开展“阳光艺体”活动,到2020年,建成健身中心1个,打造大型现代化学生活动中心1个。
8.校园文化
紧紧围绕校园文化的“四大功能”,推进“十三五”期间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依托校史馆建设,进一步梳理、丰富和弘扬学校光荣传统,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二是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师生的校园文化阵地,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涵育功能;三是重点打造一批体现医药特色、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四是重点建设一批校园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
9.国际合作交流
(1)力争“十三五”末与我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的友好学校达到3-5个。
(2)设立专项资金力争支持20-30名教师出国研修、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等,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
(3)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力争举办国际护理学院,推进学校护理专业发展。力争引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促进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互认课程、互认学分、分段合作培养学生等形式,探索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境外已有意向的院校(如加拿大洪博理工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等)就合作办学模式及合作细节进行协商,力争通过交换生计划、海外实习项目或“3+1”专升本、“3+2”专升本/硕项目等模式来培养学生,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
(4)积极开展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学校设立学生国际交流专项资金支持学生与国(境)外高校进行校际交流。通过校际学生交换,或以学分互认、获取中外双方文凭、赴外国企业见习、实习等形式开展学生出国交流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10.信息化建设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建设。进一步改善机房物理环境;新建校园数据中心;增设2条出口网络通道,实现教育网、移动网、联通网及电信网的互联互通;逐步提升全校网络出口上下行带宽,原则上不小于5G;逐步增设网络信息点,原则上不少于6000个;逐步实现校园内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
(2)推进校园信息化管理统升级建设。建成集便捷财务、智能后勤、数字保卫、自助服务为一体的校园一卡通信息化服务体系;优化数字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学校主门户站群系统。
(3)实施合作育人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重点开发医药MOOCs、医药虚拟实训、医药网络资源、医药模拟职业资格考试、职业道德教育及医药人才库等六个应用平台。
(4)加强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及信息安全硬、软环境,完成第三方等级认证。
(5)其他。利用3D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推进医药类师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11.成人教育与社会服务
(1)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设置。一是新增2-5个专科专业;二是与北医网院合作办学中,增设1-2个专业。
(2)社会行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计划年均培训项目10个以上,维持在2000培训人次。
(3)建立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平台。打造门户网站,搭建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会化网络学习三个管理与支撑平台(含后台管理)和客户端,努力构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媒体化相结合的网络化教育平台。
12.内控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发现、防范我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促进我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将坚持开展规范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启动、清理、整改、审计以及形成制度等阶段工作,达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堵塞工作漏洞的目的。
五、实现“十三五”事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更新观念、凝聚共识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领导,加强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抓好长期性整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各项整改任务圆满完成,取得实效。把抓党建与抓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服务师生、组织建设等实践活动中建功立业,形成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重庆市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平台,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加强教风建设,以立志成才为要求,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内容、方法和途径,重点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三进”工作,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重视对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二)完成学校章程建设,强化管理、增强活力
完善配套制度。以章程为准则,全面清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文件,对不符合章程、在章程中没有依据的,不适应学校改革发展实践要求的,及时予以废止或修改;对保留的文件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制度体系;依据章程,对招生、资产、财务、人事管理等重要问题,以及学术委员会建设等重要领域,制定(修订)具体规定,形成完整、有效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
增强执行能力。学校督导室负责监督章程的执行,依法、依章程实施合法性审查。校长作为章程执行的第一责任人,把章程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述职报告的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专门报告。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保障师生及利益相关方依据章程对学校行为提出异议的申诉机制,对申诉请求及时做出书面答复,涉及对章程文本表述理解歧义的,及时进行解释。对司法机关受理的起诉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件,学校在陈述、答辩中要充分反映章程的依据,争取司法机关的理解与支持。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形成特色、互利共赢
“十三五”期间,在继续深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取得的校企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将采取以下四个措施,深化校企合作:一是进一步优化“1453”的政校企院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和完善“校企院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办学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双赢的局面;二是努力夯实校企合作服务基础,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多层次多渠道运作,实现校企双方良性对接;四是进一步推进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十二五”基础上,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育人为本、依法办学的原则,积极吸纳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加入本集团,改革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突出职教特色,全面增强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四)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制度、管理育人
逐步建立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反馈系统“四大体系”构成的“三阶段、三环节、三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查;对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和岗位实习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通过学校、院(部)和学生教学信息员三个层面进行监控,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使整个教学活动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完善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改善结构、提升实力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改善师资学历结构;实施教授培育工程,改善师资职称结构;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计划,进一步端正教风;实施教学名师建设计划和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系列工程,激励优秀拔尖人才,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指导、立德树人
1.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大纲》、修订《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学生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汇编》等制度,深入推动全员育人和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完善学校—院(部)—班级三级联动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开展院(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体系考核、完善和健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
2.坚持“内部提升挖潜”和“对外择优引进”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路。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进修、晋升、考评机制,坚持办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开设学工大讲堂,鼓励外出进修学习,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开展辅导员按专业归属分类发展工作,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公开竞岗、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新辅导员,坚持开展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坚持开展“十佳辅导员”评选表彰。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做好爱国主义、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日常行为四个主题教育。积极拓宽教育途径,通过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大典型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构建医药卫生类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强对学生党支部日常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培养合格人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4.立足思想引领,坚持服务切入,秉持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校园官网、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
5.不断健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大力推进班风、室风建设。尝试学生学术型、学习型和创新型学生社团的发展。
6.传承、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在12支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点,继续拓宽、优化具有医药卫生类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水平。
7.依托校企合作体制的巨大优势,引进企业、医院“职场导师”,结合医药卫生行业实际,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和深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建立创业教育基地,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8.巩固青爱工程建设成果,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扩大青爱工程受益群体,制定合理的青爱工程服务细则,切实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办好师生运动会,鼓励、指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9.规范、统筹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档人文素质平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凝练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学院开展职业、专业相关活动,以“校园百家讲坛”为载体开展医药文化系列讲座,坚持举办“中国国医节”“5.12护士节”、“中医药科普活动”、技能竞赛等。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毕业生欢送晚会,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度。
(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树立品牌、服务发展
围绕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逐步完善现行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继续依托重庆医药职教集团,深入推进与行业、企业、政府的合作,加强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研究,大力开展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在医药卫生行业、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社会服务方式,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搭建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会化网络学习三个支撑平台。处理好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盈利与非盈利、学历与非学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创新思维,锐意开拓,树立品牌、服务发展,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八)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规范管理、支撑发展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艰苦奋斗,勤俭办学;讲求效益,规避风险的总原则。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现状的前提下,确定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向为:
(1)教学、科研等日常运行经费支出,预计每年增长10%;
(2)专业建设等经费支出,预计每年增长15%;
(3)队伍建设及人才引进等经费支出,预计每年增长10%。
(4)基本建设资金预计8000万元
中共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18年工作要点
(送审稿)
2018年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坚持党的领导和建设为抓手,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和高标准加强内涵建设两条工作主线,紧扣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创新行动计划、优质校建设等中心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应用科技和社会服务能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早日实现学校再次跨越发展。
一、 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学校各级党组织及全体教职工要通过政治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群团活动、第一、二、三课堂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时刻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2.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学习、讲座、智汇医专论坛、党课学习、干部培训等形式,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班班讲、人人懂、全覆盖。通过“六进”(教材、课堂、网络、社团、学科、头脑)推进渗透融入。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着信仰学、带着问题思、带着责任践、带着初心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确保全校教职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定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不搞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坚决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4.坚决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破十立”要求,全面彻底肃清孙***恶劣影响和***、***流毒。进一步排查清除网络、储存介质、纸质载体等,全面构筑学校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5.进一步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备课程、日常管理监督的根本标尺。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民主生活会规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行党委委员、党务工作部门负责人、各级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讲党课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6.加强党委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学校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等均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时刻体现党委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7.发挥院(部)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院(部)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院(部)领导班子,继续推行和完善党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院(部)党总支要切实履行政治责任、把好政治关,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院(部)党组织、院(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党委委员、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每年为师生讲党课不少于2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学校党委委员负责指导所联系支部开展工作。
8.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贯彻新时代“20字”好干部标准,选优配齐配强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开展干部网络培训,实施干部储备,推进储备干部培养和锻炼。有计划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完善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细则、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等。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进一步推进完善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的运用。
9.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抓好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反“四风”。完善干部日常监管制度,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做好领导干部兼职审批、干部人事档案审核、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等工作。认真落实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求,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能力
10.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学校今年重要任务,持续常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加强党建工作创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和组织功能,促进党支部工作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将党支部、党小组建立在处(室)、教研室,推进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既注重典型引路、规范提升,选树先进标杆党支部,又坚持指导和帮助后进党支部尽快完成转化,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培养教师党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和高级知识分子党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规范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做好12371党建信息平台管理,强化毕业生党员跟踪联系服务。建立基层党建季度督查制度,高质量通过2018年市卫生计生委党建工作督查考核。
11.抓好党务队伍建设。完成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专职党务人员,注重抓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从优秀辅导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从党员教学科研管理带头人中遴选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成为教学科研管理带头人。积极筹建“书记成长学校”,开展党务干部和纪检干部专题培训,提高党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履职尽责能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先锋模范作用明显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12.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压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向各级党组织层层传导压力。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将选人用人情况作为日常监督重点,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项纪律严起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以党章党规教育为重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变异。严格执行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办法》《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继续深入开展违规吃喝、收送“红包”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专项治理。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强化会风会纪监督,坚决纠正个别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冷硬横推问题,提高机关办事效能。紧盯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招生、财务、后勤保障、奖助学金评审发放、优质校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深化内控制度建设,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
13.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传承、大思政工作相互融合和有机整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央关心、师生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弄透彻,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大众化。积极筹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完善“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训室,在经费投入、教学建设和资源配置上对思政课予以保证。打造校级、市级、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培育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教科研团队。学校党委委员、党委、纪委工作部门负责人、院(部)党政负责人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微博、微信、微视和APP等新媒体、新技术,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把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育人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关心引导、服务帮扶相结合,提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一批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辅导员个人微博或播客,打造1个面向学生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1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濯清园”医药文化长廊、成德党建文化广场、西北角景观规划、设计、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学校景观建设,充分体现医药类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运用学校官网专栏、校园广播、LED屏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三进”工程,做到班班讲、人人学,实现师生全覆盖。深化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学校精神等办学核心内容宣传,构建具有医专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先进事迹的挖掘与宣传,坚持立德树人的舆论导向,策划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科研骨干、优秀团队、优秀学生等典型宣传,做好建党97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建校70周年相关宣传工作,进一步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弘扬校园“正能量”。
16.强化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实施细则。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和活动管理,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类教材选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加宣传部门和学校党委审查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禁止选用国外教材。自然科学类课程禁止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落实学校领导、党政办、组宣部、教务处、学生处、高教所、院(部)党政负责人、教学督导人员、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听课制度,校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低于4学时,相关职能部门、院(部)党政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不低于8学时。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引导和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规范管理学校官网、校刊、院(部)自办刊物、宣传橱窗、LED屏等。加强学校舆情监管,加强正向引领和引导,对错误言论开展积极斗争。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及暴力恐怖势力的渗透破坏。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校内的活动。
五、以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标准开展内涵建设
17.做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完善市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相关建设制度,编制子项目建设方案与任务书,召开市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启动会,做好市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子项目工作督导、抽查、考核及迎检工作。
18.推进学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展国家卫生行指委、食药行指委职业教育教学成果、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做好校级教学成果培育,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奖零的突破。推进“创新行动计划”任务落实,做好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医药类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改革探索”研究,完成第四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果申报,做好项目经验交流、成果提炼及推广工作。
19.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启动诊改平台建设,编制基于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年度发展总规划,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强化专业及课程建设。开展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调研,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能力。完成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6个市级骨干专业和助产、中医、针灸推拿等3个市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及验收。积极开展专业及核心课程的诊改工作,完成骨干专业教学标准、诊改规划、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印发《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举办“第四届专业带头人说专业”比赛、“青椒杯”教学比赛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筹建医工学院,申报口腔医学、中医骨伤等专业。
按照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继续开展以“互联网+教育”为主线的课程建设。进一步开展基于“互联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搭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定期开展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立项建设检查。积极申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探索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新途径,提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理清管理职责,规范实验用品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痕迹管理与检查,引入实训管理平台,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共建仿真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实习教学特点,筹划制订顶岗实习、跟岗实习、临床实践教学标准。组织实施校内第十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申请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力争国赛项目获奖取得突破。
22.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完善骨干职教集团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完善集团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六个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做好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申报,力争将重庆医药职教集团办成市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筹备召开重庆医药职教集团第七次常务理事会。
23.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年省部级项目力争立项15项以上,厅局级项目(含校级)立项50项以上,研究经费增长不低于10%。完成结题项目30项以上。发表SCI论文8篇以上,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40篇以上。专利申报数40项以上,专利授权数超过20项。完成重庆市科普项目和沙坪坝区科普项目申报,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推进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申报,力争实现市级成果登记数较上年增加10%,获市级以上成果奖1项以上。全年编辑出版学校学报4期。加强科研平台及创新团队建设。
24.推进国际化办学。做好与国外、境外学校合作与交流工作,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标准或课程。做好护理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联合办学项目。完成因公出访团、学术交流团及赴周边国家交流团出访工作。管理好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
25.做好招生相关工作。做好春秋两季高考招生宣传工作,完成招生微信公众号和招生信息网宣传平台建设,引导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学校。领会高考改革精神实质,合理设置学校专业招生选考科目。科学编制年度分省(市)分批次招生计划。完成全年重庆市分类考试、全国统一高考、重庆市成人专科计划和录取工作。
26.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修订完善学生就业工作制度,开展就业创业相关活动。建设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筹建学校就业网站。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巩固西部就业市场,扩展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市内外民营医院和乡镇基层医院市场。加强对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促进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和年终就业率。
27.重视继续教育。启用沙坪坝校区开展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科学定位继续教育办学层次、类型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建设,开展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及各级各类非学历继教培训。
六、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引导教师恪守师德、严守师风。改进与创新教育督导方式,做好学生座谈会、评学、评教等工作。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29.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修订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聘任管理办法》《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教师管理制度。筹建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进一步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进人员、“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继续实行新进人员导师制培养。继续开展“博士论坛”,促进高端人才成长。响应重庆市“双千双师”交流计划工作,推送优秀教师赴。组织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及交流,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
30.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进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0人。新增专家工作室2个、行业实践基地2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培养校级名师3名、校级专业带头人8名、校级骨干教师15名;公派教师出国(境)10名。
31.做好人事相关工作。完成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制定和完善绩效分配方案及考核指标体系。启动校内职称推荐评审和岗位聘任工作。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七、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32.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严格预算及专项资金管理,优化财务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兼职报账员制度。
33.推进基建工程建设。完成培训中心工程主体施工并进入装饰施工阶段。完成科技楼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建、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及施工招标准备工作。完成大学城校区西北角景观工程施工图设计并开工建设。完成护理学院妇幼实训基地装饰工程、基础部医疗设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施工招标及施工工作。完成濯清园医药文化长廊校园文化及景观工程施工图设计并开工建设。完成图书馆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风雨球场及看台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结算工作。完成部分厕所及学生活动中心舞台改造。
34.加强资产及审计工作。做好资产招投标、采购、管理与验收工作,搭建信息化招标平台,创建资产管理二级网站。完成学校西北角25亩土地征地合同签订及相关手续办理。力争完成全校资产编码及录入,完成房产权属登记及变更、大学城校区出租门面到期收回工作。做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年内各项审计任务。
35.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启动筹建医药卫生大数据研究中心。继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数字化校园系统优化工程。开展全校数据治理与整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站群系统、教学资源(职教)共享平台建设。打造医学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实训室、医学类学生3D实训室、医学教育数据实训室等医药类学生信息素养实训基地。实施图书馆空间改造及技术应用创新。优化图书文献资源结构,加快资源建设。做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及信息化保障支持。
36.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建立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做好“七.五”普法年度法制建设,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法律宣讲,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开展“法治能力建设”试点工作。适时启动学校市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
37.巩固平安校园成果。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保障,做好消防、安全设施维护保养,加快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和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建设。抓好学校周边环境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8.做好基层工会工作。召开年度教代会暨第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职工小家和妈咪小屋建设,培育1-2个市级模范小家。
39.提升行政后勤服务能力。规范开展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文稿撰写、收发文、机要保密、印章使用、档案查借阅、邮(信)件收发、信访等工作。提升行政服务能力,开展1次全校综合办公室、学工办公室主任专题培训。推进学校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完善档案收交,重点推进档案部门立卷制档案数字化建设。制定校园节能方案,推行学生公寓热水BOT管理模式。推进职工住房补贴工作、经济适用房办证工作,做好“双创”、节能控烟、“无违章建筑校区”建设等工作。